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我們走到現在,未來應該可以越來越好;
但是,我們絕不能忘記我們的前輩、無名的平民和我們所尊敬的社會菁英們的犧牲。
因為他們的犧牲、他們的血汗和努力,我們才能走到今天,讓希望有機會落實。

 
—周婉窈

  本書集結了臺灣史學者周婉窈寫於二○○八〜二○一六年期間的文章,
  而這八年正好是臺灣主體意識遭受強烈衝擊的時期,
  對於長期從事臺灣史研究、關心臺灣社會發展的她來說,
  有如踏入陰暗的幽谷,看不到日光。

  於是,在這八年中,
  我們在太陽花運動、反課綱微調等社會運動場域中,
  都能看見周婉窈教授親自參與、積極以專業知識導正視聽的身影。
  此外,她也透過文字,苦心闡述作為主體的臺灣歷史,以及前人的努力,
  以及臺灣走到現在的不容易。

  周教授戲稱這本文集是「抗戰八年文集」,
  是臺灣價值對抗強國價值的努力,
  內容分為「呼喚轉型正義」、「思索我們的歷史」、
  「歷史的文學向度」、「懷思故人」、「向望的所在」五篇,
  以史家的角度,寫史也寫人,
  從不同領域反思臺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本書特色

  1.    一個台灣史學者在學術論文之外,以史家的角度,思考國家、社會、族群等各種面向的文字記錄,寫史也寫人。

  2.    從這些文章中,我們看到幾位台灣歷史研究前輩如王世慶、曹永和等人的風骨與堅持,看到作家平路在小說中所展露的台灣宿命與台灣人的焦慮,知道台灣在轉型正義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    在周婉窈教授的歷史之筆下,這些文章都不僅只是發言稿或序文,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社會與歷史底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婉窈


  嘉義大林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專治臺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自立晚報出版部,1989)、《臺灣歷史圖說》(中研院臺史所,1997;增訂本:聯經,2009)、《海行兮的年代》(允晨,2003)、《海洋與殖民地臺灣史論集》(聯經,2012)、《少年臺灣史》(玉山社,2014)等書,譯有《史家的技藝》(遠流,1989),並主編多種圖書。《臺灣歷史圖說》,目前有韓文譯本(新丘文化,2003)、日文譯本(平凡社,2007;增補版:2013),以及英文版 A New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aiwan(南天書局,2015)。

  史學著作之外,作者曾出版散文集《面向過去而生》(允晨,2009),以及人物傳記《臺灣史開拓者王世慶先生的人生之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近年來,作者和臺灣史研究生一起經營「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和同名臉書。
 

目錄

自序
 
呼喚轉型正義
曾待定義的我的三十一歲、尚待定義的臺灣
讓我們在這裡立碑,為了您和島嶼的未來
二二八剝奪了我們什麼?兼談轉型正義和共犯結構
關於「轉型正義」的補充說明及其他
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道阻且長,總會天光
Thiàⁿ kap ǹg-bāng:在愛和希望中懷思林家嬤孫
校園轉型正義是接力賽
 
思索我們的歷史
為了歷史的和解
山、海、平原:臺灣島史的成立與展望
中華民族、炎黃子孫、莫那魯道
英雄、英雄崇拜及其反命題
歷史的悲哀與希望
日治五十年:殖民統治、近代化,兩者的糾葛及其遺產
在遺忘與重生中認同臺灣:從北部原住民的祖源傳說談起
臺大海洋史研究的承先與啟後
 
歷史的文學向度
在歷史的夾縫中唱一首美麗的哀歌
向望(ǹg-bāng)藝術的福爾摩沙的來臨
魂兮歸來,臺灣的無名戰士
壯哉,鍾先生!
活化河洛話古老的美
戰後一艘向望之船的落難記事:大時代洶浪中的舞者蔡瑞月

懷思故人
記前輩學者最後的身影和遺響:追念王世慶先生
在島嶼的頓挫和奇異恩典中回思您給出的美好:悼念師母鄭惠美女士
大林、嘉農,以及我所認識和不認識的鄉前輩劉萬來先生
相信你永遠和我們同行:懷思陳伯楨老師(一九七三〜二○一五)
關於曹永和老師的幾則回憶
溫厚無私的臺灣文史工作先驅黃天橫先生
樹在人已遠:懷思黃天橫先生
 
向望的所在
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福爾摩沙、我們共同的未來
  Lán ê chheng-chhun, lán ê Formosa, lán kiōng-tông ê bī-lâi
鄭南榕的路、我們的課題、臺灣史的未來
馬偕在臺灣史上的角色和地位
 

自序

  二○○九年八月五日深夜,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網站刊出我的文章〈曾待定義的我的三十一歲、尚待定義的臺灣〉。該日中央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第二天莫拉克颱風帶來超大豪雨,到九日為止,南部、東部和山區受災非常慘重,小林村慘遭土石流吞沒。這就是大家記憶猶新的八八風災,是臺灣自一九五九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大的水患。

  在八八風災的當下,臺灣年輕人即刻集結投入救災行動。如果將來有人研究二十一世紀初臺灣年輕人如何透過網路,尤其是PTT,形成一個具有國族意義的以大臺灣為範圍的「imagined community」,那麼,我認為八八風災是關鍵,網路則有如Benedict Anderson所標舉的印刷術。

  當時風雨不大的地方,很多人躲在家裡看網路消息,很焦慮。我也在螢幕前猛搜尋訊息,有個情況讓我很意外和訝異:我發現拙文〈曾待定義的我的三十一歲、尚待定義的臺灣〉在轉傳中,也被我常看的部落格討論。那是部落格時代,臉書在臺灣還不盛行。

  這篇文章其實是奉好友胡慧玲女士之命寫的,當時她是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的執行長,為紀念陳文成逝世二十八年,舉辦「接力串寫」活動,也就是每個人回想╱擬想自己三十一歲那年是怎樣的一個情況。陳文成死時才三十一歲。記得有大學生寫未來式,想像打游擊。我寫文章很慢,加上要教書和改作業,花了兩個月才寫好,可能內容觸動了讀者什麼的,廣被轉傳,甚至中國也有著名部落格轉貼。

  這篇文章讓我了解到網路世界的無遠弗屆,同時打破網路文章不能寫長的迷思。它也激發臺大學生為陳文成博士立碑的想法和行動。此文開啟我在部落格及其後臉書發文的日子;網路文章不用受限於紙面媒體的篇幅,也不用靠人脈關係刊文,而且可以寫清楚,不怕被扭曲。收在這本文集的文章(含多篇序文),大多數在網路發表過。我發表在臉書的文章以「反微調課綱」為最多,由於性質的關係,沒收到這裡。這本書以「愛和向望」為名,分為五大主題:一、呼喚轉型正義;二、思索我們的歷史;三、歷史的文學向度;四、追思故人;五、向望的所在。歷史研究者重視時間,所以每個主題的文章以寫作先後為序,相信對注重時代感的讀者而言,會有某種條理在。

  書中唯一從來沒發表過的文章是紀念師母鄭惠美女士的長文。當時只是想記下所思所感,以及對師母的懷念,也是想自我療癒。校對時看到寫作日期,足足五年前了,實在不敢相信時間過這麼快。過去幾年,多位師長離我們而去,張炎憲教授和劉元孝先生是我應該寫,卻沒寫的。前者有特別的原因,後者實在是因為劉老師太低調,借用他的詞彙是「低調的二次方」。追思故人是我們對摯愛敬愛的人唯一能做的,真正想望的是:他們永遠與我們同行。

  很感謝玉山社願意出版這些因時因地因人而寫的文章。我不是文字作家,只是一個以研究臺灣歷史為職志的工作者,這裡記下了學術論文所無法傳達的思想和感情,以及我對島嶼天光的向望。
 
周婉窈
二○一七年二月四日
於龍坡里芬陀利室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941485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馬偕在臺灣史上的角色和地位

去年(二○一五)臺灣長老教會舉辦「臺灣長老教會宣教一百五十週年」的各種慶祝活動,包括四月五日在林口體育館的感恩禮拜,萬人參加,盛況空前。一百五十年從何算起?我們來看看教會怎麼說:「一八六五年英國長老教會差派馬雅各醫師(James Laidlaw Maxwell)駐臺宣教,是新教繼荷蘭人之後第二度進入臺灣。英國和加拿大的長老教會宣教師在臺灣努力播種、耕耘,雖然沒能讓臺灣成為基督教社會,但至少建立一個穩定發展的教會,存續至今。」(《臺灣教會公報新聞網》,二○一四.十二.十七)這個簡短的說明,可以說是具有歷史感的自我評估,寫得很好。新教兩度進入臺灣,中間有二百零三年(一六六二~一八六五)的空白,超過兩個世紀。順便一提,天主教的宣教情況頗為類似,第二度進入臺灣距離西班牙勢力撤離北臺灣,共二百一十七年(一六四二~一八五九)。

臺灣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的人口將近六%,並不是很高,但也不算太低;其中在臺宣教最久的天主教和基督長老教會的教徒,大約各佔總人口的一%。比例雖然不高,但論對臺灣社會的貢獻,如天主教之於慈善工作、長老教會之於本土文化,都是大大超乎比例的。若論兩者對原住民語言的保存、人才的培育,那就更難以估量了。

很可惜的是,這些貢獻大都不為臺灣社會所看見。原因何在?就我個人觀察所及,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教會史的研究成果沒融入一般歷史的書寫中,導致教外人士欠缺這方面的認知─也就是教會史歸教會史,臺灣史歸臺灣史,彷彿是兩個平行世界。這個現象,歸根究柢,是因為我們還在摸索、思考臺灣歷史如何書寫,哪些研究應該整合進來。我個人做了一些嘗試,在二○一四年出版的拙書《少年臺灣史》中,試著將基督教入臺放到臺灣歷史的大脈絡中予以呈現,也提及天主教和長老教會對臺灣社會的貢獻─包括長老教會在戰後民主化歷程中的角色。但願個人的嘗試和努力,能起一些連結教會史和整合研究的效應。
 

 

 

 

教師學期教學工作計劃範文1 一、本學期工作目標。 1本學期要抓好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與考核等工作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2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養成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加強培優輔差工作,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進步。 4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讀書習慣,提高讀書能力。 5加強班級管理,提高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健康教育。 二、具體措施。 1、教育教學方面: (1)認真制定好各項工作計劃。 在學期初認真及時地制定學科教學工作計劃、班主任工作計劃、培優輔差計劃、個人業務提高(讀書)計劃、學生讀書計劃、學生預習方案、「三清」工作方案。按計劃落實本學期的各項工作。 (2)課堂實踐活動。 認真備課、上課、聽課,完成本學期的語文、數學教學任務,使班級整體成績更上一層樓。 備課時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開發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研究教法、學法;上課時認真落實「15+25」的上課模式,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課上做到作業「堂堂清」,課後做到作業「日日清」,每單元結束後進行一次測試,做到「單元清」;積極展示「讓新理念走進我的課堂」匯報課,每學期至少兩節匯報課,通過這些活動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每周至少聽課兩節課,向優秀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議進行交流,共同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困生利用自習課時間和下午第七、八節課時間及時輔導,避免知識欠債,對於特長生在數學課上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探究機會,語文課上鼓勵他們進行小練筆,如改寫、續寫、仿寫等,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3)課前預習工作。 開學初,結合本冊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認真制定預習方案,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提出嚴格要求,使學生熟練掌握課前預習的方法,繼續保持課前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本學期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預習方法,形成了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在預習內容上要提高要求。 (4)培優輔差工作。 認真做好學困生輔導和特長生的培養工作。繼續發展特長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填寫好特長生檔案和跟蹤輔導記錄,簽定學困生包保責任書,對學困生每兩周輔導一次。課內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每天至少1小時輔導時間,課外確立一名優生輔導,督促學困生完成課外預習和家庭作業。認真填寫學困生檔案,做好跟蹤輔導記錄,同時將學生的階段檢測試卷和期中、期末試卷一起裝訂,做縱向比較。 2、「新世紀師生讀書工程活動」的開展。 本學期學生閱讀課外書6本以上,50萬字。學生每周寫一篇讀書心得體會,每月開展一次讀書匯報會。充分利用好班級的圖書角,動員學生買書、捐書,實現資源共享。開設大閱讀課,每周周三的七、八節課是師生共同閱讀時間,教師帶領學生潛心閱讀,指導閱讀和讀後交流。教師做好讀書榜樣,與學生一起讀書。班級內選出兩個圖書管理員,負責做好圖書借閱及保管工作。本學期每生自己購買課外書至少兩本,每周利用2節大閱讀課和雙休日時間進行充分閱讀,課間或者自習課上完成學習任務之後也隨時可以讀書,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教師定期檢查學生讀書筆記及讀書情況,評選「讀書能手」,推薦到學校參加校級評選。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激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課外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 本學期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寫2篇日記,日記內容可以是學習方面的,讀書感想方面的,也可以是摘抄名人名言,還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教師定期指導批閱。 教師學期教學工作計劃範文2 新的學期剛剛開始,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緊緊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中心,即以「學生為本,以校為本」的教育思想,具體計劃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 本學期所教班級 科目:數學班級:七年級(1)班七年級(6)班 教學內容安排:完成本期教學任務。使兩班數學成績有一定的提高。 一、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提高個人的理論素養 1.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和有關數學課程等材料。 2.加大對自己和學生的自我分析和解剖。 二、按數學課程標準,進行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備課中,積極開展共同研究,全面合作的活動,努力促進教學的進度與學生的接受力相掛鈎。 2.加強對自己和上課的標準,探討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和方法,多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虛心學習和請教,使自己儘快成為熟悉教學業務,具有一定教學業務水平合格教師。 3.加強對自己知識水平的提高,俗話說,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的容量。只有自己有了充足的知識,才能在教學上能夠左右逢圓,得心應手,使學生能夠對知識更加理解得透徹。 4.加大對學生的管束力度,並讓學生從心理上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的重要性,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5.「初中新教材」的數學教學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切實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技能和創新能力。力爭讓學生全面發展。 6.加強教學常規調研,做好備課筆記、聽課筆記、作業批改等的檢查或抽查工作。認真學習其他老師經驗,切實提高備課和上課的質量,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規範作業批改。 7.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方式,既讓後進的學生認識到自己仍然是老師的好學生,又使學習較好學生意識到自己還有不足之處,始終保持奮鬥和旺盛的精力和樂趣,並注意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思想教育於教學工作中。 8.總之,我會在教學工作中會努力努力再努力,日常管理上勤奮勤奮再勤奮,不斷得使自己有所進步,使自己走得更遠,更遠,更遠。 教師學期教學工作計劃範文3 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繼續以"關注課堂"為工作主線,並注意整合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 具體工作: 一、認真學習理論,明確課改方向。 要把理論學習作為伴隨課改全程的活動。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資訊時代,知識不斷更新,新的理念不斷湧現,學習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從事著教書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學習。只有那些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的人,看問題才會更準,思路才會更清,行動才會更快。教導處將統籌安排,將學習安排到全校業務學習活動中,滲透到教研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中,既要學介紹具體經驗文章,也要學難懂的理論性較強的文章,防止東施效顰;既要學正面宣傳的文章,也要學提出爭議的評論,防止人云亦云。採用理論聯繫實際、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要求每位教師做好學習筆記。並經常組織交流,使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本期與上期一樣,每周一篇學習筆記,一月一篇案例設計一篇教育故事。 二、嚴格執行常規,提高教育質量。 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法規,任何人無權變更,教導處將不定期抽查教師上課情況,嚴格督促教師自覺按課表上課,嚴禁私自調課或侵占技能課等現象發生,如有特殊情況確實需要調課的必須報請教導處批準。 2、本學期將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常州市教研室修訂的《中小學各科教學常規》,修訂我校教學常規要求,使全體教師明確要求,自我對照,切實落實常規,有效地改進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教導處將提倡「推門聽課,翻本檢查」工作制度,繼續實行學月常規檢查制度。 3、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是教師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師成長成材的搖籃。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學習課改理論、寫讀書筆記、鑽研課標教材、集體備課、聽評課,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探討等)、定好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教研活動要在「實」與「新」上做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個教研組要創自己的特色,及時、認真總結得失,在期末進行交流,開展先進教研組的評選。 4、抓好集體備課。備課組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而集中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著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各班要針對班級實際進行修改,並在教學過程加以調整,倡導課後撰寫教學後記和教學案例。 5、加強對教學質量的調研。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和生命線。每位教師必須樹立「有效教學」觀念,增強質量意識,憂患意識,爭先意識,努力提升所任學科的質量。本學期教導處將加大學科的階段性調研力度,分析存在問題,落實解決措施,力爭不使一門學科、一個班級、一個學生掉隊。抓好幾個調研與比賽,即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二年級朗讀比賽,三—六年級「六一」作文比賽,低年級口算調研,中高年級計算、概念、應用題調研,英語階段性調研。 6、抓緊畢業班複習迎考工作。認真總結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分析我校六年級教學工作的現狀,引導全體教師進一步明確各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及時召開畢業班家長會,加強家校聯繫溝通,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支持,為學生複習迎考,打勝小學畢業最後一仗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有力支撐。抓兩頭,促中間,分類輔導,採取學月考試,獎勵前五名和進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畢業考試的優秀率和及格率。 教師學期教學工作計劃範文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下冊包括《電》、《新的生命》、《食物》、《巖石和礦物》四個單元。 《電》單元包括用電安全事項、點亮我的小燈泡、簡單電路、做個電路檢測器、導體和絕緣體、做個小開關、電路連接方法、電池和燈泡的串聯和並聯等十分豐富的的有關電的內容。 《新的生命》單元以觀察油菜花為引子,展開了花的專題觀察,從對花的構造的研究過渡到對果實和種子的研究,又從植物的繁殖方式延伸到觀察動物的繁殖活動。 《食物》單元突破了學科界限,緊緊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探索食物的營養成分,觀察生和熟的食物、變質的食物,討論儲存食物的方法、獲取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等活動,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以食物為主展開研究。 《巖石和礦物》單元則將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作為主要目標,把對巖石和礦物的觀察和描述作為基礎活動,採取分類,猜測和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巖石的形成和變化原因。教材總的特點仍是以活動為主線,以結構為連接,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教材的外線是活動,內線則是追求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 三、學情分析: 通過四年級上冊的科學課教學,學生對科學課的認識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學生已會了自己收集資料和進行課堂記錄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已會進行仔細觀察,學生在實驗前已具備了提出問題,然後設計實驗計劃,最後進行實驗驗證,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學生小組內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礎。三個班的學生都喜歡實驗,但孩子們只是憑自己的興趣邊玩邊做,導致觀察不仔細,實驗無序操作。勤於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有的同學在活動的時候耗時低效,不能很好的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使學習任務難已按計劃完成,而且學生作業習慣方面較差,特別是布置的收集資料、觀察任務大多不能自覺完成,導致期末考核評價差異較大。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步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工作目標及具體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級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像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的相應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狀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周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中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的解釋。 6、課堂常規常抓不懈,強化訓練,形成科學課堂教學模式。 4、強化每個單元課堂作業與課後觀察,調查作業的檢查評價,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8、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樹立開放的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zyn5E7D.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4501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霧峰呼吸困難中醫推薦大雅味覺異常看什麼科大雅淺眠或多夢中醫推薦
神岡情緒緊張治療中醫 神岡失眠治療中醫 Dcard推薦的中醫診所台中記憶力減退改善中醫診所 豐原打嗝中醫推薦 網路評比不錯的中醫診所太平區睡眠品質變差改善中醫診所 龍井心悸改善中醫診所 看診認真的中醫診所太平區失眠睡不著改善中醫診所 大里小兒過動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這間中醫診所很大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c82si00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